【集萃網(wǎng)觀察】染料上染百分率b(%)一(剝色液濃度a X體積/試樣的質(zhì)量m×3%)X100
2 實驗結(jié)果與分析
2.1 滌/棉混紡織物的上染百分率
滌/棉混紡織物的染料上染百分率測試值見表1。其中A、B、C、D代表該組分染色時所用的染料:A組分——分散橙+活性紫KNB;B組分——分散嫩黃+活性藍KNG;C組分一分散橙+活性K-6G黃;D組分——分散嫩黃+活性K3B。I、Ⅱ分別代表該組分中的染料類型:I代表活性染料,Ⅱ代表分散染料。表中試樣質(zhì)量是指單纖維的質(zhì)量。
從表1可看出,對分散染料上染,一浴一步法染色的上染率明顯高于二浴法。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數(shù)分散染料分子中的酯基、酰胺基、氰基等基團,在堿性和高溫條件下發(fā)生了水解或被破壞,使染料發(fā)生了變色或褪色。而二浴法中分散染料長期處于堿性環(huán)境中,使分散染料水解程度大大高于一浴法,因此相應(yīng)地一浴法的染料上染率高于二浴法。所以,染色pH值是它們?nèi)旧珬l件的主要差別之一。
對活性染料上染率,二浴法高于一浴法,其原因可能是二浴法的染色溫度較接近活性染料的染色溫度。而一浴法染色中K型活性染料可能受分散染料的影響,水解較少,所以染料的上染率較高。在一浴法染色中K型的上染率高于KN型的,其原因可能是K型活性染料屬于高溫型,而KN型染料則屬于中溫型,而實際染色溫度大大高于KN型活性染料所要求的染色溫度,即比較接近K型。這樣,KN型活性染料的水解程度明顯大于K型的,從而降低了它對纖維的親合力。
分散染料的上染率大大高于活性染料,其可能原因是:(1)染色溫度的影響。實際染色溫度基本高于分散染料的染色溫度,使得染料上染率增高。而此溫度卻遠高于活性染料的染色溫度,使得染料在高溫下的水解加速,固色率降低,上染量下降。(2)分散染料對棉的嚴(yán)重沾色也是影響實驗結(jié)果的重要方面,因為分散染料對棉的沾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。
2.2 滌/絲混紡織物的上染百分率
滌/絲混紡織物的染料上染百分率測試值見表2。其中A、B、C、D和I、Ⅱ代表對象同表1。載體1、2、3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載體:載體1為1.4一對苯二酚;載體2為N.N一二甲基苯胺;載體3為甲苯酚。從表2可看出,活性染料的上染率明顯增加(與滌/棉相比),其可能原因是:(1)載體法染色屬于浸染,熱溶法屬于軋染,軋染有利于染料上染,故絲的上染量大大高于棉,所以絲的固色率高于棉。(2)染色溫度的影響。熱溶法實驗中染色溫度(預(yù)烘溫度)遠高于活性染料,基本在染料要求的染色溫度范圍內(nèi),故上染率高,水解少,再加上長時間的堿性固色,故染料固色率提高。
對分散染料上染率則有所下降。其可能原因是:(1)染色溫度過低,未達到分散染料所要求的染色溫度(加入載體后的染色溫度),使得分散染料的上染量減少,從而影響了染料上染率。(2)長時間堿劑的影響,使得染料的水解加速,染料的水溶性增加,故上染率下降。
從表2還可看出,不同載體對染料的影響不夠明顯。
3 試驗結(jié)果對比
綜合分析對比一浴法和二浴法,兩者的主要差別見表3。
4 結(jié)論
(1)實驗較為成功地驗證了一浴一步法節(jié)能高效的特點,染色效果較為滿意。
(2)通過選擇染料、升溫曲線、pH值等,獲得了分散/活性一浴一步法染色較佳工藝為:溫度12O~130℃,堿劑Na3PO4 15g/L,染色pH值9~10,染料用量3%(ow1)。
(3)通過選擇載體、pH值、堿劑、染料等,獲得了載體一浴法染滌/絲的推薦工藝為:染色溫度9O~100℃,堿劑Na3PO4 15g/L,染料用量3%(owf)。
(4)從一浴兩步法來看,兩種染料上染也是先后上染到纖維上去的,其中pH值能影響染料的各種染色性能。如用一種助劑,通過控制溶液的pH值,能分別得到分散、活性染料最佳上染條件,實現(xiàn)先后上染。加入助劑可使操作簡便。
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!
最新技術(shù)文章
點擊排行